平焊
平焊是指焊接处在于水平位置或倾斜角度不大的焊缝,焊条位于工件之上,焊工俯视工件所进行的焊接工艺。这种焊接位置属于焊接全位置中,最容易焊的一个位置。
平焊的特点是什么
①焊条熔液受电弧的吹击作用和本身的动力,容易进入熔池,形成自然过渡。
②熔渣和铁水不易流散,允许采用较粗的焊条和较大的电流,能形成较大的熔池,在熔池里熔渣熔液与液体金属两者反应均匀,能产生良好的结晶组织,因液体的熔渣与金属不易流动,就容易控制焊缝的形状和尺寸,使其达到美观优质。
③因俯视进行焊接,操作简单,方便初学者练习掌握,焊工操作轻松,不易疲劳。
④在焊件厚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最大的焊接电流,因而工作效率高,应用广泛。
⑤熔渣和铁水易出现混在一起分不清的现象,或熔渣越前形成夹渣、气孔等缺陷。
⑥由于焊接电流及坡口形式等焊接规范选用不当,以及运条方法和角度操作不当时,在焊接第一层焊道时容易造成焊瘤和未焊透。因此对接焊缝平焊时常采用双面焊,即焊完正面后将反面的焊根用风铲或碳弧气刨开槽清根后再焊背面焊缝。
⑦单面焊要求双面成形时,第一层容易产生透度不均匀、背面成形不良等现象,其余各层比较容易掌握。
平焊的操作要点
1.根据板厚可以选用直径较大的焊条和较大的焊接电流焊接。
2.焊接时焊条与焊件成60——80°夹角,控制好熔渣和液态金属分离,防止熔渣出现超前现象。
3.当板厚≤6mm时,对接平焊一般开Ⅰ型坡口,正面焊缝宜采用φ3.2——4的焊条短弧焊接,熔深可达板厚的2/3 ;背面封底前,可以不清根(重要结构除外),但熔渣要清理干净,电流可以大些。
4.对接平焊若有熔渣和熔池金属混合不清现象时,可将电弧拉长、焊条前倾,并做向熔池后方推送熔渣的动作,防止夹渣产生。
5.焊接水平倾斜焊缝时,宜采用上坡焊,防止夹渣和熔池向前方移动,避免夹渣。
6.采用多层多道焊时,应注意选好焊道数和焊接顺序,每层不宜超过4——5mm。
7.T型、角接、搭接的平角焊接接头,若两板厚度不同,应调整焊条角度将电弧偏向厚板一边,使两板受热均匀。
8.正确选用运条方法
对于厚度小于6mm的工件一般采用不开坡口进行焊接,不开坡口的对接平焊正面焊缝时采用直线运条方法,反面焊缝也采用直线运条方法。为了保证焊透,电流可大些,运条速度也随之增大。
对于开坡口的对接平焊可采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打底焊时采用直线形运条,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均小些。多层焊时其余各层焊道应根据要求采用直线形、锯齿形或月牙形运条。多层多道焊时采用直线形运条方法。
对于焊脚尺寸较小的T形接头、角接、搭接接头可采用单层焊,采用直线或斜锯齿形、斜环形运条方法。焊脚尺寸较大时,一般采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第一层采用直线形运条方法,其余各层可采用斜环形、锯齿形运条。多层多道焊时,一般采用直线形运条。
对于船形焊缝,为了保证根部焊透,其操作要点与开坡口对接平焊相似。
立焊
立焊是指沿接头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焊接。 焊缝倾角90°(立向上)、270°(立向下)的焊接位置,称为立焊位置。在立焊位置进行的焊接,称为立焊。
立焊的特点是什么
1.熔池金属与熔渣因自重下坠,容易分离。
2.熔池温度过高时,熔池金属易下淌形成焊瘤、咬边、夹渣等缺陷,焊缝不平整。
3.T型接头焊缝根部容易形成未焊透。
4.熔透程度容易掌握。
5.焊接生产率较平焊低。
立焊的操作要点
1.保持正确的焊条角度;
2.生产中常用的是向上立焊,向下立焊要用专用焊条才能保证焊缝质量。向上立焊时焊接电流比平焊时小10——15%,且应选用较小的焊条直径(<φ4mm)
3.采用短弧施焊,缩短熔滴过渡到熔池的距离。
4.采用正确的运条方法。
(1)T型坡口对接(常用于薄板)向上立焊时,常用直线型、锯齿形、月牙形运条法施焊,最大弧长不大于6mm。
(2)开其他形式坡口对接立焊时,第一层焊缝常采用断焊、摆幅不大的月牙型、三角形运条焊接。其后各层可用月牙形或锯齿形运条方法。
(3)T型接头立焊时,焊条应在焊缝两侧及顶角有适当的停留时间,焊条摆动幅度应不大于焊缝宽度,运条操作与其他坡口形式的立焊相似。
(4)焊接盖面层时,焊缝表面形状决定于运条方法。焊缝表面要求稍高的可以选用月牙形运条;表面平整的可采用锯齿形运条(中间凹形与停顿时间有关)。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