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行业资讯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夹具?模具工程师告诉你

来源:XS资料网 时间:2020-12-09 作者:晴天 浏览量:

注塑生产过程中,由于产品结构设计、浇口位置/数量、冷却水道分布、模具温度、分子的取向/收缩、脱模顶出及注塑工艺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形状大(如:平面形、长条、长棒状、深筐形)、结构复杂的产品在脱模后,经常会出现翘曲/变形现象,影响产品质量;

为了使翘曲/变形的产品恢复正常状态,必须依靠夹具产生力的作用予以矫正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夹具?模具工程师告诉你


夹具是注塑成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工具,如果夹具设计制做科学、合理,并正确使用夹具能使塑胶件的翘曲、变形得到校正,恢复原状,减少模具的修改和产品浪费。如果夹具的设计制做或使用不合理,则效果差,很难完全矫正注塑产品的变形,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达不到要求、造成较大的浪费。

1. 夹具的工作原理

夹具又称治具,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应用广泛,并成为注塑加工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们要学习和掌握正确使用夹具的方法,提高夹具的使用效果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夹具产生的力,作用在产品变形的部位上,在产品脱模后未冷却(热)的状态下,使其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变形量,让产品冷却定型,保持原状。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夹具?模具工程师告诉你


2.夹具的种类

由于产品结构的多样性,变形也不同;为了适应产品的不同结构、形状,夹具的结构、种类也很多,如:框形、板手架、圆筒形、棒状物、条形、槽形、异形或铁块等,其作用方式和使用方法亦不同,但功能都是矫正产品变形。

3.夹具的用途

夹具能够矫正塑胶产品的翘曲、变形,使其恢复正常状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要求,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4.夹具的特点

结构简单,制做容易、时间短、成本低、操作规程方便可靠、功能/种类多样化、适用性强。

5.夹具的使用场合

在注塑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翘曲、变形,通过调整工艺,仍不能改善其翘曲、变形的情况下,及产品因变形退货返工时,可考虑使用夹具。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夹具?模具工程师告诉你


6.夹具使用时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1) 夹具编号及产品(或定型模具)编号应标识清楚。

2) 使用夹具的数量应规定。

3) 夹具使用的目的/作用应明确。

4) 夹具的使用方法应讲清楚(或写明) 作业指导书。

5) 夹具矫正产品时要有定位(限位)装置。

6) 夹具矫正产品的时间(或啤数)要规定。

7) 夹具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应能保证。

8) 夹具对塑胶产品外观的保护性(用棉布或胶垫)。

9) 产品上受力作用(受压)的部位及矫正变形量要确定。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夹具?模具工程师告诉你


7.使用方法

1) 夹具首次使用时,要对夹具的可靠性和使用效果进行验证(依据产品质量状况而判定),有问题要及时向PE部反映或予以调整。

2) 使用夹具前要检查夹具的编号是否符合所啤产品?应弄清楚产品摆放的方式、施压位置、使用夹具的数量、定型时间等。

3) 产品摆放时要予以定位,并按要求正确使用工具。产品脱模后一定要趁热使用夹具或放上铁块(产品冷却后再用夹具矫正,没有明显效果)。

4) “扳手架”类夹具的使用过程中,每天要对滑动部位进行润滑(如:喷顶针油或涂上少许润滑油)工作,并检查是否松动(固定螺丝予以紧固),确保夹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产品够数不使用夹具时,应将夹具送到指定的地方放好。

6) 退货返工产品使用夹具前,需将产品预先进行加热(开水或烘箱中),使制品软化后再使用夹具。

注塑模具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夹具?模具工程师告诉你


8.注意事项

1) 使用夹具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产品勿碰到夹具上,防止产品被夹具或铁块压伤、划伤。

2) 勿用错夹具,不要损坏或拆卸夹具上的零配件。

3) 夹具要保持清洁,防止油污、灰尘污染。

4) 夹具或铁块平稳摆放在工作台上,防止落下伤脚。

5) 夹具或铁块与产品接触部位要用橡胶垫、软布等做为隔层,防止弄花产品。

我们是知识搬运工,我们是技术传播者!

东莞潇洒职业培训学校开设课程有:CNC数控编程、塑胶模具设计,压铸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 Solidworks/pro/E产品设计、AutoformR7工艺分析,非标自动化设计、PLC编程、文职、电商、平面设计、新媒体等培训课程,潇洒职业培训学校线下、线上、随到随学等学习方式,上班学习两不误,欢迎预约免费试学! 

联系电话:18029183455(微信同号)QQ:2799669782

线上免费试学: xsmj.ke.qq.com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