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机械/自动化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第十七月昼任务完成 进入休眠期

来源:广东智造 时间:2022-12-03 作者:dwp 浏览量:

5月7日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4月30日5时30分和29日20时36分结束第十七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第十七月夜休眠期。

在第十七月昼工作期,嫦娥四号着陆器搭载的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开展既定科学探测。“玉兔二号”月球车继续向着陆点西北方向行驶,在多个探测点开展巡视探测工作,全景相机在接近月午时开展环拍探测,红外成像光谱仪进行红外定标和科学探测,行驶过程中测月雷达实施同步探测,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科学探测数据。

0714703d2e7a821fc0774291dc79e699.jpg

科学探索之路从不平坦,真理追求之旅永无止境。在疫情期间,嫦娥四号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矢志追求,按计划高效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玉兔二号”也可称得上是只“争气兔”,截止目前累计行驶447.68米。后续,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举一反三,稳扎稳打,从思想作风、体系运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责任履行五方面着手,分阶段细化做好航天质量工作。进一步强化论证,把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蓝图绘制好;严慎细实,把我国航天事业立项工程实施好,向全国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国际地学领域专业期刊《地质》5月初发表论文,报道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中的着陆巡视区发现的斜长岩、苏长岩等多种岩石类型,揭示了古老深部月壳的成分特征。

该成果由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类地行星先导专项骨干成员黄俊副教授、肖龙教授和肖智勇副教授与美国普渡大学,夏威夷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等国内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冯·卡门撞击坑底部被一次或数次的月海玄武岩淹没,这些玄武岩上部覆盖了多个撞击坑的溅射物。而嫦娥四号是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进行表面巡视探测的人造探测器,就着陆在冯·卡门撞击坑。

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的可见-近红外光谱仪,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全景相机发现了着陆巡视区内多种岩石类型,包括苏长斜长岩、苏长岩和辉长岩等。在第三个月昼,月兔2号月球车发现了一堆碎石块,并对其中的一块岩石(“奇缘”)进行了光谱探测。这是人类首次获得月表岩石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光谱分析,并对比美国阿波罗样品光谱特征,发现其是由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次要矿物橄榄石(含量小于4%)组成的苏长岩。“奇缘”很可能是冯卡门撞击坑东北方向的芬森撞击坑的溅射物,代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挖掘暴露的深部月壳物质。研究结果对于限定古老月壳的矿物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及玉兔二号在驾驶员们的操控下,工况一切正常。嫦娥四号着陆器身上搭载的月球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并开展科学探测。玉兔二号也按照上个月昼计划的路线,继续沿着西北方向前进,并在行进过程中开展多次探测工作。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和测月雷达全部正常运转,获得了大量独家探测数据,为科学家们进一步挖掘月球奥秘提供了一手资料。

这个月昼,驾驶员们面对复杂多变的月背环境和地面测控资源调整等困难,再次克服了重重阻力,为玉兔二号精心规划行驶方式和探测路线,精心挑选了安全可靠的月午和月夜休眠点,截至本月昼休眠前,玉兔二号累计行驶447.68米,持续刷新着自己保持的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纪录。后续,驾驶员们仍将继续持续把好质量关,强化安全意识,做好科学训练,让中国航天器在月球背面活得安全、活得更久,为科学探测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助力中国航天取得更多瞩目成就。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