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机械/自动化

海康威视重磅发布1.5亿像素彩色相机 机器视觉竞争白热化

来源:广东智造 时间:2022-12-04 作者:dwp 浏览量:

4月20日消息,海康威视(002415.SH)旗下的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在线上发布了一系列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相机、ID读码器等新品,包括1.5亿像素彩色智能相机、一体式AI视觉相机等。

此次亮相的新品,在智能相机领域,1.5亿像素的彩色智能相机,可用于大屏检测;1亿像素黑白智能相机,可用于手机、Pad屏的检测;4K网口线阵相机,可用于印刷、锂电、薄膜行业的检测。

9952c4d59b09fe232cacbd1e5971eb5f.jpg

在ID读码器领域,ID 5000工业读码器,适用于柔性生产线,甚至可以应用在液晶面板行业0.3毫米X0.3毫米的读码;而ID 3000 Pro读码器,相比ID 3000,算力提升七成至1.7T,功耗则减少20%。

在智能产品领域,一体式AI视觉相机SC7000适用于深度学习,可自主训练,实现一机多能,在汽车零部件、3C、纺织等行业可以应用于检测、识别、分类等工序。

海康机器人还升级了VM软件平台,提供20多种算法、60多种工具,新增图像拼接等功能,助力多相机、多流程的管理。

海康威视是顶尖的安防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不断提升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安防产品、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与优质的服务,为客户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海康威视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研发能力,提供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BSV液晶拼接屏、网络存储、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并针对金融、公安、电讯、交通、司法、教育、电力、水利、军队等众多行业提供合适的细分产品与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这些产品和方案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奥运会、大运会、亚运会、上海世博会、60年国庆大阅兵、青藏铁路等重大安保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海康威视的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在中国大陆33个城市已设立分公司,在洛杉矶、香港、阿姆斯特丹、孟买、圣彼得堡和迪拜等地也已设立了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海康威视,已获得了行业内外的普遍认可。公司连续数年以中国安防第一位的身份入选《A&S》“全球安防50强”,名列IMS全球视频监控企业第1位,DVR企业第1位,并且连年入选“国家重点软件企业”、“中国软件收入前百家企业”。

而作为自动化项目对接领域的领跑者,自2015年成立以来,大学仕始终致力于让企业没有技术难题。目前已有上万家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驻,每年帮助来自200多个城市的上千家企业解决了技术需求。

正是因为在自动化行业内的突出地位和影响力,大学仕赢得了海康威视的高度信任与肯定。通过大学仕平台,海康威视发布了“工业相机镜头光源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的需求任务。

未来,大学仕将同更多的行业领跑者一起通力合作,不仅仅是帮助大家解决自动化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真正成为一家对社会有意义、有贡献的企业,成为优秀的行业领跑者典范。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行业,几乎每一条生产线上的生产加工、品质鉴别都有机器视觉系统代替人工。近年,国内机器视觉的应用也开始起步,在3C、面板制造等领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由于机器视觉技术集光学、电子、机械与人工智能技术于一体,技术难度大,进入壁垒高。

据高工机器人研究所(GGII)的2020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调研报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等多个行业应用。2019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65.5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77%。2014年至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28.36%,预计到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5.6亿元。

2019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投融资案例22起,涉及投资融资资金13.56亿元。2017年至2019年,中国机器视觉的融资案例数量和融资金额逐年提升,热度有望延续。目前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很多,从应用功能划分,主要分检测、测量、定位、识别读码等几种,工艺算法是主要壁垒,行业案例是敲门砖。当下的中国机器视觉行业还处于早期的卡位阶段。

GGII预测,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制造的直接结合点,机器视觉有望持续快速发展,拥有高尖端技术或创新型机器视觉产品,并能快速落地的企业,仍将能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并在资本的助力下,获得高速成长的更多要素。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