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95后:你与众不同,只是因为你涉世未深

来源:智造人才网 时间:2020-07-15 作者:智造人才网 浏览量:

我是97年的,在读大一。出来实习不到一个月成了公司新媒体部负责人,目前在公司带一个团队工作。我想除了一定的新媒体运营能力外,更多的是我自己的意识转变比较快。

作为一个典型的95后,今天我想结合自己进入职场的这么长时间,来说说关于我们这一代人:

你与众不同,只是因为你涉世未深。

01.不要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要求同存异。

在我没工作之前,我和所有的95后一样,喜欢一切标新立异的东西。小到手机壳衣服包包大到为人处世说话。牛仔裤上的洞小于50厘米我不要,开口就是"我自己瞎几把过吧"。

我去公司报道那天,出于对陌生环境的"敬畏",那天我穿了衣柜里最正常的一套连衣裙。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公司的在职人员居然都穿着统一的白T(集团公司)。Exm???我有能力你管我穿什么衣服!

可是仅仅工作了三天不到,我就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惭愧。

周一是公司的例会,我照常穿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潮T 破洞裤)。我发誓,当整个会议室都是统一着装并佩戴工作证时,我的存在除了不合时宜和不专业外,和"酷"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从那之后,我统一了自己的着装。再到例会时间,我只会提前充分准备,以一个新人和年轻人的态度提出我对公司新媒体的看法。大抵是公司现在涉及的产品刚好是95后的主场,所以我的idea总是被大家欣然采纳。

作为初入职场的95后,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大家,不要试图用一些外在的东西在一个成熟的团队"标新立异",而是要力争用自己新颖的想法去赢得大家的关注。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大抵是我在公司成长的比较快的一个因素吧。

02.哪怕大家都知道,但是有些事你还是要走死程序。

先别急着说我世故,和你们分享一件事吧。接触过新媒体的人可能都知道,比起按部就班地写稿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亲自出去采访。从电话约对方时间到采访再到成文成稿。

我经手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是公司总部的总负责人。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活动他是完全知道的。甚至私下我的老板还和他介绍了我负责本次活动的对接这件事,而老总也是早就答应过了的。

但是,于我而言,我还是要以一通正式的电话邀约他。整个流程,死板的和我们从不曾认识一样。顺便提一句,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锻炼我,我连续打了五天他电话才约到的他。

是吧,你看。不是我世故,而是有些事你只能这么办。其实你仔细想想就知道,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程序,整个采访才会显得正式,也才会引起对方的重视。是不是?

03.哪来的做自己就好,你还需要做别人眼里的最好。

最近在我们办公室算是一个敏感期吧:实习转正。就在我刚升任为我们部门的负责人之后,我的老板就找到了我。

"你怎么看待小A和小B?"

"他们都挺好的…"

"我们公司只打算培养一个美工,因为我们有成熟的设计师。你综合他们俩的表现尽快选一个,然后告诉我。"

我应允了老板说的话。平心而论都是实习生,他们俩做图的能力都差不多。小A是属于那种坚持做自己认为好的,小B是会参考大家的主色调等一些意见的人,虽然他们最后做的图大多时候都不能被通过。

其实作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来说,我知道老板多次在与我的交谈中,表现出来的是他比较看好小B。但其实我内心更看好小A,因为我觉得设计是需要有自己想法的人才能做好的一个职业。

那天晚上,我忍不住在想:要是小A主动听取一些大家的建议(虽然不一定要用),然后再潜心设计,是不是留下的就是他了?我不知道,因为生活没有假如,只有残酷的现实在不断地教会我们成长。

04.别老是试图刻意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

曾经我一度沉迷于刻意显现自己与众不同无法自拔。

高中拍毕业照那天故意不穿班服,快咔的时候被班主喊停,让我赶快换衣,自认为扫了一天的雅兴;

初入大学时,面对质量差样式又low的会服,我再次选择了拒绝。每次集体大活动拍照留念时,我总是最"显眼"的那个。

直到后来时过境迁翻看那些照片才知道,纪念的是大家在一起那段最美好的时光,而并非某个人。现在的我甚至有点埋怨那个看起来显眼,实际上最low的自己。

走过那段时光的我,开始慢慢地认识到:

要知道别人喜欢的与众不同是那种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时,自身还极具个人特色的大神。而不是能力一般,只想着通过"标新立异"的服饰去获得他人目光注视的你。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