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让我们听一听来自百姓网的HR总监何颖和我们聊一聊【想进互联网公司,要懂哪些潜规则?】
嘉宾介绍
何颖,现任百姓网人事总监。
百联集团、一号店创始团队、百姓网15年的人事经验。
嘉宾分享
一、 为什么进入互联网?
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为什么想进互联网行业?
是因为觉得这个行业有前途,还是别人都在选择这个行业,还是觉得这个行业比较好找工作?
心目中理想的互联网公司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呢?这些问题是要在自己的职业过程中不断问自己的。
二、 互联网公司招人的标准
互联网行业的两大特点:
1.围绕用户提供直接反馈
2.反馈即时并且迭代速度快。
互联网行业特性决定岗位特性,岗位特性分为以下的部分:
1.灵活性高,岗位职责会随着市场的改变而改变。
2.开放程度高,在互联网行业许多岗位都会产生交集,需要了解各个岗位的专业性,优化自己的工作内容。
互联网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分为两种,一种为专业性岗位,一种为非专业性岗位。
专业性岗位:技术研发类岗位,需要理工类出身,有较好的数学和逻辑基础。
非专业性岗位:市场、运营、HR岗位,对专业性要求往往没有那么高,需要有经验积累的过程。在互联网行业中专业的限制反而不是很大的问题。
三、 互联网行业的能力要求
1.学习能力:一方面是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的方式方法需要在企业里跟自己的师傅学习的,而不是带着过去的学习习惯来学习的,需要对企业的工作快速上手。
2.沟通能力:企业中非常强调相互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同事之间正确交流是很重要的,能不能在最短时间或者一句话中表达自己的需求,能不能很快抓住别人的重点,都是我们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锻炼自己的。
3.心态: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要明白方法一定比问题多,心态决定了最后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4.思维方式:学会如何协作达成目标,是从学生向职场转变中要突破的一个框;同时要学会在一次一次任务中学会独立思考,不断反思找出改进点,并不断改进自己,这也是需要提升的思维方式。
四、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喜欢大学生?
1.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愿意拥抱变化,尝试新的内容。
2.具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来学习新的学习方法,也就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3.踏实、勤奋,乐于从基础开始,工作前两年是培养基本功的非常好的时间,能够为将来的工作打下非常踏实的基础。
五、 申请互联网公司需要的准备
1.需要了解过这个行业、这个公司、这个产品。投简历也需要精准投递。如果没有从用户方面了解这个产品,是很难打动面试官的。
2.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简历中要体现自己在各个项目中的自我总结、评价,而不是单一的负责什么,帮助自己在简历中脱颖而出,同时在面对面试官时也更加有针对性。
3.确保所陈述的事情的真实性。面试官并不期待候选人对产品有特别专业的反馈,但是所有的陈述都要基于真实。
4.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明确的规划和坚持。
5.即时没有足够的实习经历,但是对自己选择的行业、公司、团队或者岗位都要有自己清晰的标准和思考,不能盲从或者盲目地与他人比较。
六、 晋升的路径和职业规划
1.第一个阶段(半年或者第一年):自我任务的管理。从需要不断向上司请教到自己能独立完成一个任务。
2.第二个阶段(二到三年):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会给新的小伙伴,能够检验技能的复制能力。
3.第三个阶段(四年以上):带团队或者成为专业线专家。
嘉宾答疑
01
应聘互联网公司的简历要注意哪几点?
1.是否有相关的工作经历。
2.学习里是否有互联网相关的社团活动。
3.能否在简历里快速体现互与互联网相关的能力,快速体现自己的优势,比如灵活性。
4.不要有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02
互联网行业如何做自己的职业规划?
1.第一份工作可能是盲目的,但是要学会在现有的工作里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部分,并找到原因,分析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2.与同事、伙伴交流不同的岗位需要的能力,慢慢地帮自己调整定位。
3.如果喜欢与人打交道,并能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到新知识技能,在组织协调方面有比较好的时间,那么会比较适合管理类的岗位。
如果喜欢研究问题本身,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那么会比较适合专业性的岗位。
4.初入职场前三年是练习基本功的过程,四到五年的时候就是自己的提升了,可能会开始独自地负责项目,如果想成为专家则可能需要更久。
大家可以围绕这几点不断地思考自己的规划,在这方面大家不用过于苛求一进入职场就做好规划,而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按照自己的蓝图去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03
小白怎样充分借助互联网自学,培养互联网思维?
1.入门:逻辑思维、馒头威客、得到APP。
2.系统性思考:第一本书《失控》,清晰地阐述互联网的本质和发展。第二本书《量子物理学》。
如果想从产品、交互方面了解互联网,那么网上还有很多途径,比如豆瓣。
3.最好的是去互联网实习。在每天的思考和总结中学习到互联网的实质,培养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Powered by 广东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