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简历指导

用这4招改简历,获得面试的几率提升80%!

来源:智造人才网 时间:2020-07-16 作者:智造人才网 浏览量:

"怎样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

"这还用问,通过简历呈现自己,展现良好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形象,就会获得面试机会呀!"

"对呀,问题是,怎样通过简历更有效地呈现自己?"

"简单来说,就是证明‘人岗匹配’呀!"

HR在筛简历时,首先会分析简历与岗位是否匹配,可能只考虑硬件条件,如学历、工作年限、英语水平,也可能是深入考虑素质能力、工作经历、知识技能等。

一封好的简历要80%甚至是100%的实现人岗匹配,要具备专业的简历构成要素、逻辑关系要符合岗位要求,让HR一眼看上去就能够发现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点。

下面介绍4个改简历的妙招,帮求职者更快更好地实现人岗匹配!

第1招:对招聘信息中明确说明的要求,要在适当的位置用适当的方法做突出显示。

比如,要求211/985大学,中文专业,英语六级等,写简历时要把这些精华信息突出出来,可以考虑加粗、下划线,通过合理的排版和清晰的分栏让HR快速看到这些信息。

如果求职者应用简历模板,一定要找直观、简约的模板,过于繁复的模板会吸引HR的注意力,但并不方便她去查找核心信息。模板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内容,不能喧宾夺主。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下面2款简历模板:

视觉设计里,文字的易读性永远要放在第一位,之后再考虑版面、配色以及其他细节。显然,这版简历在易读性方面有不足,不是HR喜欢的类型。

这版只使用了一种主色,辅以灰色增加层次感,没有夸张的设计,给人很熟悉的职场感觉,这样的设计才能给求职者加分。

第2招:深入分析招聘要求,围绕岗位描述来撰写工作经验和项目经验

求职者要将以往实习经历、校内经历中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经验做重点包装,为每一个岗位定制简历,不要用同一份简历去海投。

比如,应聘销售助理岗,岗位描述中要求做电话销售,维护客户关系,写简历时就要把能体现销售能力、谈判能力、沟通能力的内容重点突出。

比如,应聘活动策划岗,岗位描述中要求策划和执行活动,写简历时就要把在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的经验重点突出。

推荐一个小诀窍,求职者可以把招聘信息中的岗位描述(JD,JobDesc

这样做会便于HR搜索简历,应聘岗位最核心的关键词肯定会出现在岗位描述中,复制进去就可以让你的简历具备精准的关键词,在HR搜索中就会更容易脱颖而出。

第3招:用词精准,文字简练,表达得体,有数据、有例证、有支撑

如果求职者相关经验有准确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请举例说明。比如,"义工100小时,每周5小时,坚持3年"就比单纯说"义工"好得多。

再比如,"坚持长跑,每天5公里,每周3次"就比单纯说"爱好长跑"要好得多。

还比如,"负责公司内刊稿件撰写及采编,3个月完成新闻稿15篇,人物采访稿3篇"就比"积极为公司撰写内刊稿件"要好得多。在展现成绩时,数字是最有力的证据。

另外,句子要短,简历的文字表述要要符合岗位风格及公司风格,让HR一看就能抓住重点。

下面这段表述很学术化,像是在写论文,如果是投递科研机构研究员的岗位,相对合适,如果是投递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岗位,就需要把表述改得口语一些,通俗一些。

项目经历:主持第十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精准扶贫战略下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中阳县核桃产业为例,研究精准扶贫战略下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扶贫路径,撰写《山西省中阳县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为立项人,带领团队成员前往中阳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核桃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4招:深刻审视自己,多向自己提问,根据思考结果修改简历

求职者看到心仪的工作岗位时,一定要弄清楚岗位职责、招聘要求,仔细地审视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份工作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样的心态、技能以及经历?我的技能是否达标?经历是否匹配?为了应聘这个岗位,我曾经做过哪些准备?我的条件与岗位要求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我欠缺的是什么?欠缺的原因是什么?我将如何补足?我是不是还有一些有助于岗位工作的优势可以包装出来?如果获得工作机会,我将如何开展工作?之后,求职者可以再根据这些结果来修改简历,肯定能大大提升简历与岗位的匹配度。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