孱弱不堪的港股下跌不断,恒生指数已经接近1997年高点的位置,创11年以来新低。恒生科技指数更是连续刷新成立以来最低纪录。
即便是港交所几千家上市公司的“定海神针”,腾讯在这场浩劫中也无法独善其身。股价自去年2月份的历史高点重挫近64%,4万多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
蒸发掉的市值接近两个茅台,或者4个宁德时代的资本价值,这也是腾讯历史上最大幅度的调整。
下跌途中,一大批腾讯的“信仰派”投资者纷纷抄底加仓,但无一例外都被套牢,其中也包括了投资大佬段永平。
段永平在下跌过程不断抄底腾讯
需要指出的是,腾讯股价下跌,既有港股流动性问题、互联网监管趋严的监管因素,也有大股东减持的外因,同样也存在自身业绩增长乏力的内因,是综合性因素导致的结果。
这家巨无霸企业被史无前例的肃杀氛围所笼罩,以至于成了投资者的“绞肉机”。
01 历史上最大跌幅
历史上腾讯股价大幅下跌的情况比较少见。
发展至今的腾讯,称得上是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基座——微信已经像水一样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给腾讯带来了规模巨大的业务收入和投资回报。
依托于全球18亿用户,以及每年不断增长的财务数据,腾讯历史上的每次危机和股价大跌,最终都会触底反弹并创新高。
经过梳理可以发现,腾讯自上市以来出现30%以上的大幅下跌的情况很少见。这一轮之前,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出现过两次,2011年出现过一次,2018年出现过一次。
金融危机之后,腾讯股价在2010年1月突破了176.5港元,市值跃升至2500亿港元,一举超越雅虎,成为继谷歌、亚马逊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彼时的腾讯依靠用户规模优势四处掠地,遭到了外界的敌对情绪。该年7月,著名的“3Q大战”正式打响。外部舆论压力,再加上游戏业务短暂寒冬,以及2011年QQ用户的首次下滑,让腾讯股价在2010年和2011年间出现大幅下跌。
危机过后,腾讯决定采取开放和分享战略,腾讯另一张王牌——微信也正式诞生,开放生态+全新产品掀起了腾讯股价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从2011年底到2021年的历史最高点,股价上涨了20倍以上。
在此期间,腾讯股价仅2018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当时下跌的核心原因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长见顶,以及游戏版号的停发。
而如今的这次下跌,叠加了更多方面的不利因素,是腾讯此前从未有过的、历史性的大暴跌。其市盈率已经被打到了仅有12倍,基本和A股燃气水务板块相当。
巨大的想象空间、高成长性、强盈利能力,原本是资本市场给予互联网巨头高估值的三大强逻辑。这些全都建立在用户数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长的增长基础之上。
过去三年,腾讯系用户时长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从占比来看变化明显,腾讯系和短视频平台之间此消彼长。
流量遭到蚕食,加上疫情影响,腾讯二季度广告收入186亿,同比下降18.42%。
游戏则遭受双向钳制,供给侧版号收缩,消费端则是未成年人保护政策,腾讯游戏业务二季度实现收入425亿元,同比也下滑了1%。但在版号长期断供的背景下,这样的表现已经相当难得。
三大业务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腾讯控股收入2695.05亿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420.32亿元,同比重挫53%。其中支撑腾讯增长增量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二季度斩获收入422亿元,同比仅增长1%,环比还下降了10%。
剔除投资等因素,腾讯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36.84亿元,同比下滑20%。基本面变差,再加上一系列利空消息空前密集爆发,这也就不难理解,腾讯股价为何萎靡不振,大幅度下跌。
02 风雨飘摇只剩“半条命”
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对腾讯的影响巨大。
2015年时马化腾曾表态,“腾讯现在只有半条命,另外半条命都交给了合作伙伴。”
而如今伙伴遍天下、投资了几乎整个互联网的腾讯,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既是万亿美金市值的保障,也是盈利的重要源泉。2021年,腾讯投资收益高达715亿元,足见腾讯投资业务的举足轻重。
刘炽平担纲的腾讯投资部,2008年来不断跑马圈地,在互联网黄金时代赚的盆满钵满。更重要的是,腾讯以资本为纽带,打造了“开放+链接”的“鹅系”商业生态,并成功建造了腾讯“第二商业帝国”。
去年6月末,腾讯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公允价值一度攀升至1.45万亿元的顶峰,几乎相当于黑龙江省2021年的GDP。
腾讯投资规模“富可敌省”,但硬币的另一面,也相当于将自己的“半条命”交给了资本市场,尤其是港股和美股资本市场。今年上半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腾讯投资组合回报只有18.1亿元,同比大降94%,导致其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
腾讯市值中包含了许多被投企业的股权价值,这是腾讯和其他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不同。腾讯系阵营中,持股市值规模最大的美团、拼多多、京东、Sea Limited、快手的股价,过去一段时间均呈现断崖式下跌。
截6月底,腾讯持有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为6019.2亿元,去年末为9828.35亿元,蒸发了3809亿元。
联营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为4700亿,2021年末公允价值为6347亿,下降了26%。
2021年开始,腾讯主动收缩战线,储备粮草。相继减持京东、Sea Limited、步步高、海澜之家、新东方在线、华谊兄弟等公司股票,除了用京东股份来分红外,其余总计套现超过33亿美元。
一级市场上,今年前7月,腾讯仅出手72次,累计金额138.7亿元,同比大幅收窄。
通过开源节流,腾讯持有的证券资产不断下滑,而在手现金持续增加,到今年上半年腾讯已拥有1846.58亿的现金储备。
而在腾讯减持子公司股份的同时,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也在减持腾讯,近三个月减持7600万股,约245亿港元。南非大股东的意图很直白,即通过减持腾讯的资金来回购Naspers和旗下投资公司Prosus的股份,以缩小股价和净资产(NAV)之间的折价。
换句话说,大股东不想额外再掏钱,而且减持和回购同步进行。
为对冲如此巨大的抛售,腾讯已连续30个交易日进行回购,累计耗资105.53亿港元,年内回购67次,回购金额高达205.64亿港元,创下今年港股回购金额之最和腾讯历史上回购金额之最。
可以看出,腾讯回购和南非报业集团减持节奏和金额基本相当。有机构预测,极端情况下,腾讯可能需要耗资千亿港元,并且持续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消化掉大股东的资金饥渴。
考虑到未来的开支需要,适时抛售成熟的投资项目就十分必要。因此“腾讯或将出清美团股票”很有可能并非空穴来风,后续有适合的机会,腾讯的减持计划仍将继续。
03 调整了一年半之久,为何还是跌跌不休?
腾讯二季度交出了一份糟糕的成绩单。
8 月 17 日晚间,腾讯控股发布 2022 年第二季度财报。本季度腾讯总营收 1340.34 亿元,同比下滑 3%;净利润 186.19 亿元,同比下滑 56%,直接腰斩;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利润 281.39 亿元,同比下滑 17%。
(来源:腾讯财报)
「降本增效」是腾讯二季度财报的关键词之一。腾讯控股称,在第二季期间,公司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收紧营销开支,削减运营费用,在收入承压的情况下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盈利环比增长。未来将聚焦于提升业务效率并增加新的收入来源,包括在视频号中推出信息流广告,同时持续通过研发推动创新。
一季报中腾讯披露员工数量为 11.62 万人,而截至二季度结束,腾讯员工总数降至 11.07 万人,整体减少超过 5500 人。二季度,腾讯裁员的消息时有出现,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在未来的几个季度中,成本控制的效果将逐步显现。
由于市场早有预期,糟糕的财报并未对腾讯股价造成冲击。8 月 18 日腾讯开盘价 316 港元,高开 4.6%。此后有所回落,截至 18 日中午休市时涨幅回落至 312 港元,目前总市值 3.007 万亿港元,从全年来看累计下跌超过 30%。自 6 月底大股东发布减持公告后,腾讯控股市值蒸发了 9000 亿港元,股价更是多次跌破 300 港元大关。
对于股价,詹姆斯·米歇尔表示,腾讯的股价被市场严重低估,并且投资组合公司的价值也同样被市场低估。针对近日市场传闻腾讯将出售美团股份的说法,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议上回应称该新闻报道不准确,腾讯一直在优化投资组合,且非常重视向股东返利。
米歇尔称,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向股东支付了 170 到 180 亿美元现金和股票作为投资回报。在投资和撤资方面,包括对京东等公司股份的减持,公司一直保持着适中的节奏,未来公司向股东回购和返利的动作会保持下去。
一位喜欢港股的职业投资人告诉记者,腾讯第一大股东Naspers(南非报业集团)大举减持腾讯股份,这对市场的冲击太大,再者,腾讯的业绩也出现了下滑,这是对长期投资人的又一打击。今年上半年,腾讯控股收入2695.05亿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420.3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3%。其中支撑腾讯增长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二季度斩获收入422亿元,同比仅增长1%,环比下降了10%。尽管腾讯方面出手回购股份,但能抚平投资者对公司业绩增长前景的焦虑 。
据不完全统计,腾讯控股已连续36个交易日进行回购操作,最近一次回购是在10月11日,回购了137万股公司股票,每股回购价格为254.2-262.4港元,共耗资约3.52亿港元。
消息面上,腾讯控股将于11月16日公布三季度业绩。摩根士丹利指出,腾讯近期加快回购,为股价提供缓冲。受游戏需求恢复及广告业务复苏缓慢影响,该行预测腾讯三季度收入及Non-GAAP经营溢利分别同比跌3%及7%。
从这几天的股价来看,应该是陆续有聪明的投资者为回避腾讯业绩再爆雷,提前出来观望。
04 讲出新故事
视频号和海外游戏肩负起续写新故事的重任。
不同于消费公司的细水长流,互联网的价值在于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增长潜力。
腾讯的根基是QQ和微信的流量生意,其他业务都是对流量的变现。如今,广告、游戏、金融科技三大业务持续承压,视频号和海外游戏肩负起续写新故事的重任。
即便上半年业绩不佳,但仰仗微信这个“国民级”的应用,腾讯的流量基本盘依旧稳固。二季度微信月活用户同比增长3.8%至12.99亿,腾讯系APP使用时长占比目前稳定在35%-36%。
微信是公认的中国最大的私域流量平台,也是商户长期运营成本最低的流量获取平台。今年年中,视频号日活用户8.13亿,超过抖音的6.8亿。
相比先行一步的抖音和快手,视频号的魅力仍然来自于背后的微信生态。马化腾就已指出:“今年7月,腾讯开始推出视频号信息流广告,相信这将是拓展市场份额及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机遇。”
不仅广告,视频号小店(电商)、广告竞价系统、合约系统都已开放,腾讯在视频领域的商业化正式向抖音和快手宣战,这意味着微信流量变现的想象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游戏曾一度是腾讯商业帝国的最大功臣,在国内游戏遭受需求和供给侧的双向钳制后,海外游戏成了更强劲的增长点。
2021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腾讯海外游戏业务增速高达20%和34%,但时间来到2022年,由于经济下行、疫情居家红利消退,海外游戏的增速也明显放缓。
但从腾讯的动作来看,这家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依然看重海外这片蓝海市场。米哈游就是在巨头的夹缝中,另辟蹊径选择出海,重磅作品《原神》长期问鼎中国游戏海外收入榜首。
伽马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游戏市场增量已经超过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下降了1.8%,而国产游戏在海外的收入同比增长了6.16%。
米哈游珠玉在前,海外市场逆势增长,腾讯势必会投入更多资源,并提高游戏出海的战略地位。如今年8月份,腾讯旗下《和平精英》国际版《PUBG Mobile》收入环比增长了21%,上升至第二名,其海外总收入已突破36亿美元(252.5亿元)。
未来,腾讯能否触底反弹,就要看视频号和海外游戏两个新故事如何演绎。
05 写在最后
曾经因错失腾讯,一直念念不忘的段永平,终于在今年等到他认为的千载难逢的时机:
“我始终认为腾讯是不错的公司,腾讯属于长坡厚雪的典范。拿着茅台或者腾讯,10年后不一定能大赚,但肯定比赔钱强很多。”
一系列利空因素空前密集,足以让更多的投资者踌躇不前。从中国股王沦为“价值绞肉机”,股价从749港元跌至270港元,腾讯的投资者们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但段永平之所以如此看好腾讯,也代表了部分投资者对其的价值判断:社交网络的壁垒值得长期信仰,类似于茅台酒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腾讯的核心武器并没有生锈。
就像在流量的海洋中深度下潜,腾讯正处在历史上最压抑和煎熬的时期。但它仍是中国商界的一面旗帜。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Powered by 广东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