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电子/电器

明年起将成新车标配——汽车黑匣子

来源:广东智造人才网 时间:2023-04-01 作者:智造人才网 浏览量:

11月30日消息,近日,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 2 号修改单发布,自 2022 年 1 月 1 日开始,新生产的乘用车要求配备 EDR(即 Event Data Recorder,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其也被俗称为汽车的“黑匣子”。

10.jpg

1、什么是EDR

EDR全称指的是Event Data Recorder,即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用于记录车辆碰撞前、碰撞时、碰撞后三个阶段中汽车的关键运行数据(包括速度、ABS状态、安全带状态等)。换句话说,EDR就是汽车行业中最正宗的“黑匣子”。

黑匣子起源于航空领域,后发展至其他交通工具(轮船、列车等)上,指用于记录其运行实时数据且抗损毁性能较高的一类设备,常用于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EDR别名包括行驶记录仪(非行车记录仪)、数据存储器、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英文直译)。

目前国外汽车行业中 2019 年美国上市的新车中 99% 都有 EDR、韩国自 2015 年 12 月强制安装(包括存量车)、欧洲要求于 2022 年 3 月新车强制安装,2024 年 3 月,存量车也要安装。

目前,Model S、Model X 和 Model 3 车型均配备了 EDR,当系统感应到碰撞或类似碰撞的情况(如撞上道路障碍物)时,EDR 记录与车辆动力学和安全系统相关的数据。

在中国市场,包括长城汽车、小鹏汽车在内的多家自主品牌也已经在多款新车中标配了 EDR 设备,同时也被用于车辆安全性能的迭代研发。

关于 EDR 的价格,此前特斯拉美国和加拿大官网上线了 EDR 数据提取套件,售价为 1200 美元。不过这一服务目前仅在北美地区开放,国内特斯拉的用户暂时无法使用。

2、EDR上车倒计时

“GB 7258”——这是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品管理者都耳熟能详的一项法规,其全称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这是一项针对汽车整体安全的技术法规。发展至今,GB 7258经历了1987、1997、2004、2012和2017等多个版本。至2016年,鉴于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修订过程中提出了对车辆配备EDR的基本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启动专项的EDR标准的前期研究和立项工作。

11.jpg


2017年9月,GB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发布,其中一项规定为:“乘用车应配备能记录碰撞等特定事件发生时的车辆行驶速度、制动状态等数据信息的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若配备了符合标准规定的车载视频行驶记录装置,应视为满足要求。该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新规定下来之后,相关的专项技术标准也同步跟进。为配合GB7258-2017中要求所有新车都要安装EDR的新规定,国家标准委在2017年9月下达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标准的制定计划,旨在清楚界定EDR标准及其实施方式;2018年6月,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发布,开始公开征求意见;2020年12月24日,《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正式发布。

“数据都有,但在哪儿记录,给谁看?看哪些?这些规则要定好。”某新造车企业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韩华表示。

而受疫情影响,《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原本要求2021年实施的EDR强制安全条例,延后一年实施。今年2月,公安部发布了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其中,“乘用车应配备符合GB 39732 规定的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DR)”这一项要求的落地时间被推迟一年至2022年1月1日。

3、为事故司法鉴定留证

根据《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该法规旨在使汽车拥有完整的、有效的车辆碰撞事件数据记录系统,以记录碰撞事件发生时车辆的相关数据。一方面可以客观判断碰撞事件产生的原因,保障司法公正,保护公众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为改善车辆安全系统提供依据,避免类似碰撞事件的发生,提供车辆安全性。

在《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标准的界定中,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是指“包含在一个或多个车辆电子模块中,用于监测、采集并记录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车辆和乘员保护系统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功能,旨在在事件发生后提取数据。”

该标准指出,通过采集、分析EDR所记录的碰撞发生前后一段时间内的车辆状态、驾驶人反应动作等数据,可以推断出车辆在发生碰撞事件前后的实际运行参数,从而为碰撞事件分析鉴定提供客观、公正的技术支持。

这一数据系统的建立需要通过通过安装车载功能设备——EDR控制器来实现,也即汽车“黑匣子”的硬件形态。目前,大多数汽车的EDR控制器主要集成在气囊控制模块内。

按照EDR标准规定,EDR控制器的存储空间应该至少可以记录三次完整事件,且“EDR存储的事件数据应该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以被读取出来,除非该EDR存储单元被更换。”

在配备“EDR”的概念尚未成为主流之前,用户更熟悉的汽车“黑匣子”是“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为一个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信息的仪器,能够记录时间、速度、所在位置。行车记录仪中的片段不可剪裁,否则无法作为事故鉴定凭证。部分汽车在出厂时即配备此类仪器,更多的情况下该仪器由车主自行选购。

如果说“行车记录仪”记录的是诸如视频、音频等事故发生时候的“表象”,那么EDR记录的就是事故发生时候的车辆内部。两者之间的迭代交替,意味着汽车事故的记录载体正由音视频逐渐过渡到各类数据。

EDR能够提供的信息远胜于行车记录仪。根据EDR标准规定,其记录的数据元素分为A级和B级,A级数据元素共23项,包括纵向加速度、防抱死制动系统状态、削波标志、加速器控制(踏板)位置等,B级元素共50项,包括横向加速度、制动踏板位置、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状态、气囊状态等。

与数据的分类对应,EDR标准的落地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21年开始实施,要求新申请的车型要能记录并读取A级数据元素;第二阶段于2023年起实施,要求新申请的车型能记录并读取A+B级数据元素。

“(按照这个法规)新上市的车型必须要提供十七个参数,比如说像车速等等这样的信息,对于已经上市的在产车型,要求提供至少6个参数,到下次换代的时候,就要提供十七个。”姜成称。

据悉,成都宣贯会上,汽车企业代表提出了百余条问题,来自汽标委、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工信部的专家逐一进行了现场答疑。“强化EDR标准的实施应用,推动EDR在提升汽车产品质量、协助事故鉴定中的应用”,该宣贯会强调称。

4、车企的难题

尽管在有关EDR强制配备的时间和要求上,政策法规为车企提供了一段缓冲期,但对部份车企而言,要真正达到这项要求并不简单。

12.jpg

“根据EDR的要求,其需要域控制器才能采集数据,如果考虑到汽车本身平台架构的稳定,一些平台如果现在开始做开发,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上述合资车企智能驾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EDR一般与气囊控制模块集成在一起,而车内的硬件研发周期较长,基本上需要三年到四年时间。

成本问题同样是EDR普及面对的难题之一。有媒体报道称,EDR系统的读取工具CDR主要由博世提供,价格从7100美元(约合人民币4.54万元)/套-1.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51万元)/套不等,现代、三菱等车企自产的CDR价格也要63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3万元)-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48万元)/套,每年还需要一定的软件维护费用。在即将实施的国内EDR标准中,也对EDR提取工具——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电子工具做了技术标准界定。

即便EDR 的普及困难重重,但在法律法规的发展下,一些车企已早有准备。在中国市场,已有多家自主品牌已经在多款车型中标配了EDR设备,如长城旗下哈弗H6、小鹏G3、比亚迪汉EV等。而深陷“失控门”的特斯拉除了配备EDR之外,甚至在一些地区将数据查阅权交给了用户。今年5月,特斯拉美国和加拿大官网上线了EDR数据提取套件,售价为1200美元(约合7768人民币),车主购买套件之后通过一系列操作即能将数据导出。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为车主提供的EDR数据需要车主通过其专有检索程序进行查询。这意味着车主查询到的数据,将是特斯拉通过车载远程信息系统传输至数据中心的信息,该信息并非直接从车辆内置EDR中导出,这也是特斯拉EDR数据提取套件价格并不昂贵如斯的原因之一。

“这项法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数据开放,主要为了事故鉴定,其实相关的数据车企之前也有,但用户和第三方无法提取,现在要求强制配备EDR,在事故责任认定上可以有据可依。”姜成表示,实施难度并不大,很多企业都已做好准备,2022年落地不成问题。

而针对“很多车目前的架构都不能支持(EDR)”的说法,韩华认为“不应该会出现这种情况。”

5、自动驾驶数据“盲点”待补

不只是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EDR有关法规也在推进之中。据媒体报道,欧洲的EDR标准要求于2022年3月新车强制安装,2024年3月起存量车也要安装EDR,届时其市面上所有乘用车都将配备该系统。媒体报道称,2019年美国上市的新车中配备EDR的车辆比率为99%。

不过,EDR的普及,极有可能只是完善乘用车事故数据记录存证的第一步。EDR对车辆数据的准确记录并不完美。有专业分析指出,在安全气囊未打开,或者车辆在125ms内纵向速度变化未超过25KM/h时,即无法触发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无法记录车辆数据。反应在实际场景中,即在智能汽车违反交通规则,或对车辆、行人造成动作不大的碰撞时,EDR将不会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成为汽车发展趋势的现在,这类事故的司法鉴定将难以依赖EDR进行。

国际上认为,更长远来看,被冠以智能汽车时代“黑匣子”之名的DSSAD(自动驾驶车辆数据存储系统)将会弥补EDR的不足。其或将与EDR“打配合”,用于未来交通事故中责任的界定,解决“谁在开车”这个智能驾驶时代的司法鉴定关键点所在。

去年6月,全球首部关于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国际性法规在UNECE(联合国欧洲经委会)举办的汽车法规协调世界论坛上通过。该法规明确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必须配备DSSAD(自动驾驶数据存储系统),为了改进系统,该设备还将收集有关故障和故障运行期间其他相关事件的信息。

DSSAD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记录的主要信息为控制车辆的主体,也就是说,其能够确定在不同的时间点,控制车辆的是驾驶员还是自动驾驶系统。在吸引了公众大量关注的特斯拉各类事故中,对控制主体的确认被认为是界定责任的关键之一。2016年1月,国内发生的“特斯拉第一案”中,事故司法鉴定的重点即为“车辆是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这意味着,作为EDR的补充系统,DSSAD或将在未来与其一同搭载于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之上。

6、EDR揭露轿车失控真实原因

肇事车辆安装有EDR,虽然因装置技术原因,该车EDR只能记录4.55秒的数据,事发时肇事车辆从启动到第一次撞击耗时接近7至8秒,但这4.55秒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了。

EDR存储的事故数据(时刻0秒为被鉴车辆事故发生最终时刻)

数据显示:肇事车辆在事故发生前,其驾驶模式一直处于ECO经济模式;变速杆档位始终处于D档;油门踏板开度由33%迅速升至100%,随后一直持续在最大开度;发动机转速随着油门踏板开度加大而上升,从3100RPM迅速升至4800 RPM;行驶车速从24km/h一直升至56km/h;制动踏板开关一直处于关闭状态(即未踩制动踏板)。

因此说明,从事发时第一次撞击前4.05秒左右开始,肇事车辆驾驶人已将油门踏板踩到底,发动机转速瞬间提升至4800 RPM,导致涉案车辆以56km/h 的速度向前冲。而事故民警在案发后所发现的变速杆处于N档状态,实际上是肇事驾驶人案发时由于恐慌不经意触碰所致。该起事故属于典型的“油门当刹车”案例。

案发后档位状态

所以,安装EDR可以在遏制严重交通违法,以及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保障车辆行驶安全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事故分析和鉴定提供原始数据。

7、延伸:EDR知多点

● 通用汽车于1974年首次在选定的车型中引入了EDR,主要用于控制和记录安全气囊的展开。从那时起,EDR增加了一些功能,现在,它能够记录和存储与碰撞相关的数据——车速、发动机转速、节气门位置和制动开关电路状态、安全带使用状态等。当下车辆的EDR一般都是和气囊控制模块集成在一起的,当然也有使用独立的EDR ECU。

每个车厂也可以在满足基本要求情况下做一些功能添加。

● 凯迪拉克具备超级巡航功能车辆的EDR增加了图像记录,事件发生前后4秒和事件发生时1秒最多3个摄像头的图像也会被记录下来。

● 现代起亚则会记录主缸压力值。

● 德系车则支持Flexray总线,大众或奥迪则记录事件发生后单一摄像头一分钟内信息。

● 一贯无视车规的特斯拉的EDR数据是加密的,除特斯拉外的厂家都是不加密的,拥有EDR数据就拥有事故责任的解释权,无论出任何事故,特斯拉总是一口咬定,不是车辆本身责任,也正是靠加密的EDR数据。特斯拉还有一个连续记录的车辆动态数据记录器(后续再跟大家介绍自动驾驶车辆的数据记录)。

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交通事故的鉴定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将走向一个更加复杂的境地。从L2(组合驾驶辅助)到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车企许下豪言壮语的同时,记录下事故瞬间的汽车“黑匣子”,也正在迎来从“行车记录仪”到“EDR”再到“DSSAD”的迭代升级时刻。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