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CNC加工和车削系统仅具有分辨率,最小输入增量等,而新系统则支持更精确的输入。
车间的CNC机床可以使用的分辨率最小值是多少?
大多数加工和车削中心在公制(毫米)测量系统中显示三个坐标,在英制(英寸)测量系统中显示四个坐标。在过去的几天里,最小的输入增量(即可以输入的最小值)与CNC的分辨率(即CNC可以使用的最小值)相同。
顺便说一句,出于这个原因,我经常建议在Metric系统中工作。公制模式比英制测量系统提供更好的分辨率。0.001毫米的尺寸小于0.0001英寸的一半。实际上,0.001毫米是0.000039英寸。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将使尺寸调整更容易,并且在保持小公差所需的尺寸调整之间可以有更长的时间。
但是,对于大多数当前的模型CNC,CNC显示的小数位数不一定确定最小的输入增量,也不一定等于CNC的分辨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对于铣削和车削应用,CNC的分辨率将比CNC可以显示的最小输入增量要好得多。这意味着,仅因为CNC只能显示三到四个位置的数据(同样,铣床和车床的情况通常如此),也不意味着CNC不能接受和使用较小增量的数据。
我首先要指出,还有其他可用的增量系统。例如,使用FANUC CNC,范围从相当粗略到非常精确。考虑下面的信息,该信息显示了各种增量系统以及公制和英制最小输入增量。这些是CNC将显示的最小增量。请注意,对于更精确的增量系统,必须具有可选的机器功能。
增量系统A:0.01毫米,0.001英寸
增量系统B:0.001毫米,0.0001英寸(大多数铣床和车床使用)
增量系统C:0.0001毫米,0.00001英寸(由研磨和夹具镗床使用)
增量系统D:0.00001毫米,0.000001英寸
增量系统E:0.000001毫米,0.0000001英寸
测试分辨率和最小输入增量不匹配
即使在加工或车削中心在“公制”模式下显示三个位置,在“英制”模式下显示四个位置的情况下,CNC仍可能接受并使用小于0.001毫米或0.0001英寸的值。以下测试(我在英制模式下进行了测试,但也适用于公制模式)可以确认此断言:
使CNC显示偏移页面并将光标移至未使用的偏移寄存器。将其值设置为零。对于FANUC CNC,这意味着键入0(零),然后按INPUT按钮。此时,偏移寄存器应显示值0.0000。
现在输入0.00005的增量调整量(即50百万分之一,0.0001英寸的一半)。对于FANUC CNC,这是通过键入0.00005并按+ INPUT按钮来完成的。
偏移寄存器尚未改变。当前它仍应显示值为0.0000。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发生。CNC使用标准的舍入过程显示该值,值0.00005将舍入为0.0000。但是,仅仅因为输入的值(0.00005)无法正确显示,并不表示CNC不会使用它。
通过输入另一个0.00001(十亿分之一英寸)的增量调整来继续测试。对于FANUC CNC,这是通过键入0.00001并按+ INPUT按钮来完成的。现在该寄存器应更改为0.0001。尽管CNC已对显示的值进行四舍五入,但它将使用您输入的值的当前总和(0.00006英寸,百万分之六十)。
我们一直在使用偏移寄存器来建立与分辨率相关的点,但请记住,这同样适用于编程坐标。同样,仅仅因为CNC无法显示0.0001英寸(或0.001毫米)以下的编程坐标,并不意味着它不能接受和使用它们。
如上所述,所有这些都是因为CNC的分辨率优于它可以显示的最小输入增量(在CNC选择的增量系统中)。当涉及小的公差时,这可能对CNC的使用有重要的意义。
考虑直径尺寸和公差为1.5012 / 1.5005英寸。该尺寸/公差的平均值为1.00085英寸。如果采用四位格式,则有必要将编程的坐标四舍五入为1.5008英寸,这实际上并不是在公差带的中间。
相反,如果在程序(1.50085)中指定了真实平均值,则即使CNC无法显示该平均值,CNC仍将在执行运动命令时使用该编程值。因此,使用到五个位置的值进行的尺寸调整将允许更精确的尺寸控制,并且在必要的尺寸调整之间有更长的时间间隔。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Powered by 广东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