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机械/自动化

华为打造国内首款电力5G智能摄像头 高压电缆有了“智慧之眼”

来源:广东智造 时间:2022-11-28 作者:dwp 浏览量:

6月22日消息,全国电力行业内首款5G智能摄像头在深圳侨香路亮相。据了解,这是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与华为公司联合打造的智慧监控成果,它以深圳多功能智能杆为载体,融合5G、AI人工智能、4K技术,对高压电缆通道沿线及周边施工情况进行智能监控,犹如“智慧之眼”般实现高压电缆通道360度全息感知,全方位保障电缆线路安全运行。

工作人员介绍,高压电缆是城市地下电能输送的“主动脉”,随着电缆快速增加和运行环境日趋复杂,防外力破坏形势愈加严峻,深圳供电局人均防电缆外力破坏的工作量已增至10年前的3倍。近年,深圳供电局积极探索利用智能技术提升电缆运维效率,但高压电缆通道智能巡视所用的摄像头受限于立杆、取电及信号稳定性等因素,智能化转型异常艰难。2019年,深圳市发布《多功能智能杆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规范》,为高压电缆运维智能化转型带来了宝贵契机。

9707c11235446338bbbae01fac1a4cdf.jpg

据了解,多功能智能杆具备5G基站、智能取电等功能,是深圳市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5G摄像头的运用提供了平台。与普通摄像头不同,5G摄像头可与5G基站直连,充分发挥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大宽带和海量接入的优势,将电缆通道现场情况以4K高清画质在后台系统实时呈现。同时,5G摄像头还搭载了AI智能算法,可以识别电缆盖板开合、工程围栏、大型车辆、机械施工、远距离顶管机作业等现场情况,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并有效管控突发性、隐蔽性和临时性的安全隐患,实现科学高效的智能巡视和安全管理。

深圳供电局表示,下一步将以市政杆资源开放共享为契机,在重要电缆线路沿线借助多功能智能杆加强5G摄像头的应用。随着5G网络在全市的逐步覆盖,深圳供电局还将通过关键电缆线路通道旁立杆、固定安全隐患点加装移动式杆等方式,积极运用5G摄像头,为电缆防外力破坏工作提供有效的智能管控手段,保障电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

电力行业布局新基建 拉动产业链经济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明确的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型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信息保证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落实到具体产业,陈磊认为,电力行业在新基建领域做了很大的布局。新基建对于电力产业链有哪些影响?陈磊表示,以特高压为例,作为远距离传输供电的基础设施,特高压的应用将为拉动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从特高压的具体业务链条看,上游产业链有防爆高压、特高压开关;中游有绝缘组件和断路器等;下游有配电设备和供电侧。整个特高压的建设将会带动产业链经济新的增长,特高压本身的项目造价非常高,由此可以拉动装备制造、技术服务和建设安装多个领域的应用增长。

电网业务因势改变 黑客组织趁虚而入

新技术的引入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因为电网的业务会随着新基建的应用而发生改变,原有的“隔离网”将不再隔离。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5G将会加速能源互联网的推进,信息大区与生产大区将会逐步“打通”。

网络互通之后,整个电网核心生产系统,特别是像变电站电力系统将会有可能暴露给外部互联网,黑客组织可以进行有目的性的攻击。陈磊认为,在这一场景下,将出现三大典型问题:

一是,电力监控系统上位机成为网络攻击的众矢之的。上位机作为电力监控系统控制中枢,导致其成为黑客攻击和病毒破坏的主要目标,同时由于一直处于隔离网环境,操作系统不能有效及时更新补丁,导致操作系统存在较多高危漏洞,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二是,电力监控系统通信规约容易被篡改和伪装。电力IEC104规约、IEC61850通常采用明文传输且无认证机制,容易被中间人利用和攻击,控制指令和数据存在被篡改和伪装的可能。

三是,电力二次设备存在较大高危漏洞。由于电力行业二次终端主要为国内指定几家大厂商,设备在设计之初缺少安全考虑,部分设备采用开源Vxworks,且引入国外PLC,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旦被攻击则会导致电网线路断开、设备物理损坏。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街道莞太路南城段1号203室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