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69-8372221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行业资讯

桑叶茶——制作方法、口感、功效与作用

来源:广东智造人才网 时间:2023-04-06 作者:智造人才网 浏览量:

如今这个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了,说到养生,很多人都喜欢喝茶养生,没错,喝茶确实是一种养生方式,但是茶有很多种,每个人的喜好都是不同的,像小编就比较喜欢喝桑叶茶,桑叶茶不仅可以养生,它还具有其它功效,今天贤集网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桑叶茶的制作方法与口感,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

11.jpg

桑叶茶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其具体制作步骤如下,一起来看看吧!

制作步骤一:采叶和处理

最好是采晚秋时节桑树中部以及顶部没有污染及病虫害的叶子比较好。

制作步骤二:装笼

把切好的叶片抖松,不能让它们粘贴在一起,装进事前准备的蒸笼里,厚度大概在五到七厘米左右,以能均匀受蒸为宜。

制作步骤三:蒸青

首先把锅里的清水烧开,再把蒸笼放进锅里面盖严,用大火进行蒸,等到上大气后,按照它的封闭程度改用慢火蒸三到五分钟,打开盖观察,桑叶颜色鲜绿为好,立刻出笼倒入干净的容器内摊晾。焖蒸后立即驱散蒸汽是关键。

制作步骤四:干燥

把晾好的桑叶倒进锅里,用铲子不断的翻动,将其水分蒸发,等到干到一半时改用慢火使水分进一步蒸发、均匀一致。

制作步骤五:摊凉过筛

把做好的桑叶茶快速放进容器里摊凉,等到凉了之后使用筛子筛去过细的碎末。

桑叶茶的口感怎么样?桑叶茶用开水冲泡之后,看起来清澈明亮,喝起来清香甘甜,鲜醇爽口,口感非常不错,当然这仅限于是冲泡出来的口感,如果不冲泡的话,直接把茶叶放进嘴里,会感觉有点苦涩,很难入口。

12.jpg

桑叶茶的功效有哪些?主要有以下四大功效。

功效一:降低血糖

利用桑叶含有一种脱氧霉素。可阻止糖分解酶发挥作用。桑叶原物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功能,其主要功能成份是桑叶中的“生物碱”,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成份,它是其它动、植物所没有的。日本医学界称这种特殊组成为“DNJ”物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蔗糖酶、麦芽糖酶、a-葡萄糖甘糖、a-淀粉酶的分解,能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分解速度。

功效二:降血压

降血压的主要功效成分是γ-氨基丁酸。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功能。根据动物实验,在自然发生高血压病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桑叶粉,经连续喂养数天,发现高血压症状复发次数显着减少,这与桑叶中的γ-氨基丁酸发挥作用有关。

功效三:减肥清脂

桑叶茶可以减肥,就是与桑叶“消肿”、“清血”的作用有关。桑叶茶之所以能够消肿,是因为桑叶有利水的作用。利水作用与利尿作用不同,不光可以促进排尿,还可以使积在细胞中的多余水分排走。所以桑叶茶能够改善所谓的水肿现象。清血是将血液中过剩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排清。血液中的中性脂肪或胆固醇增加过多就是高血脂症。所以胖人多为高脂血症患者。桑叶有改善这种高血脂的作用。

功效四:消疮祛斑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桑叶富含黄酮化合物、酚类、氨基酸、有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这对改善和调节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特别虽抑制色素沉着的发生和发展均有积极作用。另外,坚持常饮还有减少皮肤或内脏中脂褐质(即老年斑)的积滞。

桑叶茶的作用是什么?其作用有很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六个作用。

作用一:治疗风热感冒:

13.jpg

桑叶有着消散风热的功能,适用于风热感冒的医治。饮用了这类茶,可以有效缓解头疼脑热、咽喉肿痛等则症状。

作用二:去肺热

假如会咳嗽,但痰比较少、鼻子干燥等肺热或热伤肺的症状,喝些这类茶可以有效去肺热。

作用三:治疗头晕

这类茶可以有效的缓和肝阳头晕、双眼模煳的症状,不但能抑制肝阳、清肝明目,还能医治肝阳上亢造成的头疼,可以配合菊花等清热的中药一起泡用。

作用四:利水去脚气

这类茶水对治疗脚气有一定的帮助,它可以帮助有脚气的人去除脚气。它可以有效的利水消肿,这是由于桑叶有利水的功能,使体内细胞多余水分被排走。

作用五:祛斑

这类茶水还可以去除人脸部的祛斑,脸上斑点较多的女性假如每天使用这类茶水洗脸3次,可以让斑块黑色素变淡,对于祛斑有一定的作用。

作用六:降三高

桑叶里面含有大量的生物碱以及多糖等成分,能有效降低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等功能,对有“三高”的人士很是适用,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以上就是小编对“桑叶茶的制作方法与口感,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相信大家看了文中小编的介绍后,都知道桑叶茶制作起来其实并不是很难,相反的还非常简单,容易上手。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免责声明:

1、本文由入驻智造人才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智造人才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布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门话题
推荐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智造人才网 粤ICP备2022085165号 公安备案号44190002004849

地址:东莞市横沥镇新城工业区兴业路121号 EMAIL:qiufukang2007@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4849号

人力资源证: 第1928000123号

Powered by 广东智造

用微信扫一扫